班瑞钧教授做客“时政大课堂”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11月26日晚,原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大发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班瑞钧做客“时政大课堂”,作题为《大国的制与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导学》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艺术学院的党员师生150余人聆听了讲座。
班瑞钧首先对“大国”、“制”、“治”与“导学”等概念作了初步阐释,随后从“资料概述”,“制度、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9411113134”,“六点创新表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个方面带领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班瑞钧简要说明了“194-111-13-13-4”的含义。“194”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111”即一个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个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总体目标,“13”即13项优势和13个方面的坚持和完善,“4”即4点要求。依托历史,班瑞钧详细讲解了我国制度的13项优势及13个方面的坚持和完善。
何为制度?在场学生认为制度是规范事情的度量,是具有规范性的、公认的、被广泛知道并遵守的。班瑞钧补充说,制度就是一群人相处时的规则。人为何能成为万物之灵长,一是智慧,二是群体。如何组织起群体,这就需要制度。制度的存在是让人类拥有超脱普通生物之上的力量的社会存在,这也是其意义所在。谈及中国制度,班瑞钧以时间轴的方式详略得当地讲述了古代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从帝国分封制到秦郡县制再到宋制、科举制,班瑞钧对其利弊作了全面分析。他指出,考察方法既要从理论必然性,也要从现实可行性考证。结合中国实际,班瑞钧对“当初的中国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吗”,“随着中外发展,未来还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吗”两个问题作了详细解答,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来的”这一问题。他强调,不是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在无数次尝试失败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理解,班瑞钧详细讲述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六大创新点,即:“安全与发展”、十三大显著优势、“三步走”的总目标、“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制度兴则国家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他强调,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角色如何,都要回归本身,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努力学习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推动自己和国家命运的前进,我们永远在路上。
摄影:孙程阳 文字:张芳 编辑: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