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川大美处激扬文字——人文学院开展2016年暑期“人文秦晋行”游学活动
到壮阔的地方去开阔心胸,到文化现场去涵养思想,到山川大美处激扬文字。7月4日至7月15日,人文学院开展了为期11天的2016年暑期“人文秦晋行”游学活动。在俞志慧、高利华、金坚强、李秀明等老师的带领下,一行29人游历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韩城、永济、三门峡等历史文化名城,参观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兵马俑博物馆、梁带村遗址博物馆、虢国博物馆,考察了五丈原、大散关、周公庙、乾陵、蒲津渡、普救寺、函谷关等文化遗址,领略了华山、壶口瀑布、十里龙槽、晋陕大峡谷等地的壮美山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百篇文,是人文学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举措。每年的游学行,都会选择一条有厚重文化意义的路线,2015年八月份组织“人文中原行”重走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考察了黄河下游殷商齐鲁的历史文化,2016年组织“人文秦晋行”游学团队,上溯黄河中游,探索周秦汉唐历史脉络。乘火车到陕西宝鸡一路往东,正是秦国势力东扩吞并六国的路线。
此次游学的主题是“游之乐、学之乐、写作之乐”。
“行走于秦晋大地上的博物馆、文化遗址之间,俯首看渭河黄河,抬头望少梁华岳,一日之内登临华山诸峰,一天之中遍访黄河上的孟门、石门、龙门,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地,沉醉在中华灿烂文明和华夏壮美山河中,游学的快乐让我们不知疲倦。” 参加游学活动的学生说。
在游学过程中,师生与沿途高校进行交流,邀请当地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在周秦文化的发源地宝鸡,师生和宝鸡文理学院文传学院的师生座谈之后,邀请当地历史学者何志虎教授作了《周礼与秦风》的专题讲座,对周秦文明的特征进行了系统说明。俞志慧教授也应邀给宝鸡文理学院师生举行专题讲座,介绍越地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特征,游学成员对越地文化和周秦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一路上博物馆、文化遗址的讲解员都是我们的老师,秦晋大地是我们广阔的课堂,火车车厢、汽车上、旅社的大堂是我们讨论室。俞志慧老师在汽车上讲解芮国、虢国等春秋诸侯的兴亡更替,如数家珍;高利华老师带着我们在大散关感叹陆游故国难回的惆怅,唏嘘不已;金坚强老师带领我们在碑林博物馆中欣赏汉字书法之美,邢蕊杰老师在潼关、永济等地给我们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的本事,师生交流,其乐融融。”
本次游学团的成员都是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是从百篇写作计划活动中遴选出来的写作爱好者,一路上的历史细节、山河大美不停地激发游学者的写作热情,白天游历考察记录,晚上一起讨论,互相激发,一起辩论为什么博物馆里出了那么多打击乐器,却不见鼓槌;霍去病24岁因病去世,为何名满天下;武则天无字碑后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真相;章怀太子墓壁画上的仕女有多少哀怨……
(人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