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绍兴日报11月19日:绍兴撤地建市40周年主要成就与经验启示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2023年是绍兴撤地建市40周年。40年来,勤劳勇敢的绍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秉持“胆剑精神”,创新图强,实干争先,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成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40年发展的主要成就
  1983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绍兴撤地建市,翻开了绍兴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40年来,绍兴城市面貌发生精彩蝶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和城市影响力全面跃升。40年来,绍兴GDP总量从1983年的22.36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7351亿元,人均GDP达到13.75万元,已跨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财政总收入由1983年的3.55亿元提高到822亿元。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位列“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第29位、2020年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14名等。
  二是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全面优化。40年来,绍兴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从1983年的34.2∶44.9∶20.9优化为2022年的3.3∶48.9∶47.7。连续10年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绍兴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实现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覆盖。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227家、省级众创空间91家。
  三是市场经济和开放活力持续增强。40年来,绍兴成为最具有市场活力和投资价值的地区之一。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6亿元,比1983年增长297.3倍,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976亿元。对外贸易持续迅猛增长,进出口总额3692亿元,比1988年增长6448倍。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683亿元,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年末在册市场主体73.33万户,上市公司累计94家,一批民营企业在市场化浪潮中成长壮大。
  四是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更加优质。40年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初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均达100%。在绍高校(校区)从1983年的1所增至12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由1983年的743家增至2914家,床位数由6140张增至33405张,医生数量由3480人增至19453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平方米,居全省第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市。
  五是城乡面貌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40年间,绍兴市区面积由101平方公里扩展到29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不到10%提高到72%,全市域实现“县县通高铁”“村村通公交”。古城保护与改造同频共振,探索出闻名全国的“绍兴模式”,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99年的8580元、4681元增至76199元、4570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67∶1。人均预期寿命达82.9岁。
  二、基本经验与启示
  40年来,绍兴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科学高效发展之路,从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历届市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标杆意识,总揽全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势而进,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绍兴特点的发展战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乡镇企业、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兴市”等战略纲领,到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和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战略目标,再到“五创图强、四进争先,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的战略安排,为引领推动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历届绍兴市委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从改革开放初期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党的十四大后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从新世纪全面推进企业、农村、科技、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土地使用、机构等方面改革,到十八大以来从更宏阔的视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腾笼换鸟”计划,以改革统领全局,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三个“一号工程”等,确保绍兴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历届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社会民生保障、文化、生态、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就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全省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最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建成了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体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从“一地之为”成为“一国之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四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历届市委从实际出发,补短板、强弱项,以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谋划有效路径。进入新世纪,面对“成长的烦恼”,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大力实施“腾笼换鸟”,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染缸、酒缸、酱缸“老三缸”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新三片”的历史性跨越。
  五是始终坚持思想塑魂。历届市委注重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以思想铸魂锻造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忠诚铁军”。以“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教育党员干部,激励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图强争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以“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的责任自觉,为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再建新功。
全文链接: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c/content/202311/19/content_498083.html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