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浙江教育报10月11日:地方高校中文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4-10-11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区域文化整理与研究的重镇,也是区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当下,区域文化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时代要求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区域文化深度融合,如何打通区域优秀文化“活化”的最后一公里,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难题,此难题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优秀文化与大学生在地文化情感生成的互动性有待提高。目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基本形成区域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群和以区域文化情怀为重要切面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但学生对在地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不高,对在地文化的情感共鸣不强,对在地文化的研究、挖掘与宣传的主动性不足,区域文化与学生情感生成的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活化”地方文化中贡献度有待提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区域文化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此过程中偏重对地方文化的学术研究,而对学术研究成果“活化”区域文化的路径探索不足,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事业发展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使其在“活化”地方文化中的贡献度不高,难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发展的互利共赢。

    大发体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强化对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促进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双向赋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校地协同课程打通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与学生在地文化情感培育

    大发体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建设鲁迅研究、越文化视野中的王阳明与鲁迅、乡土文化与民间文学、浙东地方文献与唐诗之路、越地文化调查、绍兴地域文学与家国情怀等课程群,积极提炼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群和区域特色课程群课程思政全覆盖的育人格局。同时,和绍兴市文旅集团、绍兴银行协同开发“走读绍兴——地域文化沉浸与体验”课程。该课程围绕阅读、游览、力行、建言和感悟5个模块开展教学,通过沉浸式教学,实现在地文化资源研究到在地文化情感培育的全过程链接,培养学生对在地文化的情感,激发其参与在地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新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绍兴、深入研读绍兴、主动宣传绍兴,在绍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贡献智慧。

    二、校地协同育人平台“活化”地方文化

    大发体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校地协同育人平台为主要载体,构建“学术研究创新团队—大学生区域文化研究创新项目—地方文化专题项目建设—大学生学生竞赛创新力培养—项目成果转化”为闭环的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链,在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事业融合中,提高学生参与地方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活化”地方文化的贡献。

    三、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学生在地文化热爱度

    守正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培养学生对在地文化的热爱是文化守正之基,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越文化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以越文化为精神滋养源,构建“课程共设”“文化共创”“成果共享”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学生在地文化热爱度和文化创新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双向赋能。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载体,师生开展“重走诗路、解码地名”校地合作的文化实践,以文献为依托,通过实地踏访、现场采风,创作出百余篇文章,串联起诗路沿线文化资源,以实践成果赋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共聚合力、同频共振,在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创新中,使专业人才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塑造了新时代大学生优秀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

    全文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4-10/11/content_57327.htm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