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聚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绍兴日报》:兰亭,以亲民催生更多的“粉丝”

发布日期:2016-04-12    来源部门:     点击次数:

兰亭,以亲民催生更多的“粉丝”
——第32届兰亭书法节带给我们的启示(上)



 

  整整两天,王国权都“泡”在兰亭,早出晚归,成了一名“疯狂的粉丝”。

  书法家丛文俊在兰亭书法论坛的间歇被本报记者请出会场接受采访时,呼啦啦地围上来一群人,全是崇拜丛教授的书法爱好者,记者在旁边竟然插不上话。

  截至昨天,第32届兰亭书法节已经持续了三天。从论坛到展馆,从博物馆到创意园,从兰亭到书圣故里,书法之“热”热度不降,类似上述的“追星”场景,在多个场合不断上演。

  一座难求的论坛

  单霁翔教授在书法节的“兰亭论坛”上讲了一个故宫里的猫的故事。故宫里养了64只猫,每一只都被游客所喜爱。后来在开发故宫文创产品时,设计人员灵机一动,将这些猫搬上了手表、丝巾、包包等,结果大卖。

  单院长在台上讲得活灵活现,台下的人们听得聚精会神,原定12点结束的讲座到12点半还散不了场。

  不仅是单院长的讲座座无虚席,早一天的论坛上丛文俊教授也被热情的粉丝“围攻”。“书法究竟学*啥?”“王勃和颜真卿,该学哪一派?”“天生好学的人才会学书法,还要不要学下去?”……论坛之外,记者的采访被“粉丝”抢了空档,“业余”讨论的时间也持续了1个多小时。

  “这样的专业论坛我们从来没听过,太生动了。讲的好像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记者发现,在现场听讲座的各个年龄层都有,年轻人尤其听得专注,有的甚至拖家带口来听讲。为了给黑龙江的几个朋友安排听讲,市民张先生提前一个星期就在了解“票情”了。

  “一个论坛会有这么多人听,真的***。”让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惊讶的是,这样一场专题学术论坛,不但不冷场,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会场内“粉丝团”居然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很少听到一个城市办个节会办了30多年。”陈振濂说,可见书法在绍兴的群众底子是多么丰厚。

  受到热捧的不只有教授们。随风而去近500年的徐渭万万想不到,他的作品穿越500年光阴,今年春天竟然在绍兴掀起了一股“青藤热”:他的12件作品从北京抵运绍兴的那一天起,满城都在说徐渭,满屏都在“刷”文长……

  “徐渭热让我们意外。他再有名,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人了。”市旅游集团营销部经理应锋说,徐渭成了朋友圈的“网红”,除了文化力量在绍兴这座城市的根深蒂固外,还跟这场个展的3D式呈现不无关系,大家都想用一种新的方式看徐渭。

  这三位都是名家,却都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明星”。今年的“兰亭书法节”,他们在绍兴却被“追星”。这既是书法节的魅力,更是文化的力量。

  “书法”不只是笔墨纸砚

  前天,在距离兰亭10多公里的 书圣故里长街上,往来游客和居民无不被这样一幕深深震撼:100名小学生身穿汉服,趴在青石板古街上书写百米长卷,那场面,宁静、庄重而虔诚,令人震撼。而当天上午,在城西金德隆文创园“书法之用”专场内,王羲之与兰亭的故事,被完整地呈现在空中飘洒的一匹匹麻布上,书韵悠长、墨香沁人……

  “书法盛会,呈现的将不仅仅是书法核心,更应该是艺术的展示、创作的展示。”大发体育美术学院院长陈浩说,以不同方式表达书法,他们1个多月前就在精心准备这场“艺术盛宴”了。书法拿什么吸引人、吸引什么人?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粉丝”的培育群也该是这些大学生。

  那么多“粉丝”捧场的热闹场面,是丛文俊教授来参加此次书法节收获的一个意外。“粉丝”的力量,把书法推到了新的高度。“书法已不只是笔墨纸砚,而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和修养。”书法家方爱龙之前也没想到,一个书法节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粉丝”?不过最终觉得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书法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而是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社会中,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的变化。”方爱龙说,过去讲究字写得好,那时书法是一种视觉形象、图案,或者说是常态的生活符号。可是现在让人心静下来,能表达一个人素养情操的也是书法。

  书法的魅力还在于人生哲理的诠释。所以,时至这届书法节,书法有了更多元素。“我们想通过活动,传递更多对艺术的追求和渴望。”官渡小镇文创园董事长丁海土说,参与人群层面之多,活动载体亲民、开放、灵活,同样改变了他对书法节的认识。所以,无论是兰亭或是文创园,搭建好更多平台来呈现书法的魅力和活力,他更觉迫在眉睫。

  百姓的节会,书法节能吗?

  “书法节再好,毕竟一年只有一次,类似这样亲近书法的机会,能不能经常让我们享受呢?”王国权的愿望,并不代表他一个人。让名人常来常往,让书法举步可见,让盛会沙龙化、常态化……类似的声音,在书法节期间不绝于耳。

  市文联一位负责人表示,兰亭书法节30余年还历久弥新,留下了大量的成果,像兰亭书法艺术院、绍兴书法研究所、兰亭书法博物馆等书法专业性机构相继落成,成了绍兴书法艺术持续推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年的弘扬和发展中,绍兴的习书、爱书风气一年比一年浓郁,民间赛书、藏书之气也蔚然成风。

  不过,岁岁年年花相似的书法节也引发了诸多“审美疲劳”。书法家王琪森参加完此次书法节后很有感触,兰亭雅集是绍兴得天独厚的一笔艺术财富和资源,更要充分发挥好它的效应。所以他觉得,绍兴应该挖掘更多书法节背后的大文章。文化靠“养”,书法文化同样需要更多的载体支撑。

  一个节会怎么办,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如果书法节闻不到‘墨香’,黄酒节闻不到一丝‘酒气’,没有民众参与何以叫‘节’?”采访中有学者列举了德国的啤酒节和西班牙的西红柿节,是民众的参与和共享不断丰富着节会的内涵,使之长盛不衰。

  书法家丛文俊前阵子去厦门游玩,江边草地上的几块石头挑起了他的兴趣。立的、卧的,堆的、砌的,江边的石头明显勾勒了一个“书法长廊”,几千年的汉字书法发展史全都表现在了上面。而且石与景相映成趣,书法表现的正是百姓生活。“书法,同样可以让它更亲民些,更有乐趣些。”丛文俊说,相比厦门,书法是绍兴的宝贝,绍兴可以做得更好、更生活,可以把文化与休闲生活结合得更好。“书法该是全民文化,要有亲和力,类似的节会应该集全国资源来搞,群策群力,让普通群众来喜欢它。”(记者 汤桂平 实习生 何丹)
   新闻链接:http://www.sx.gov.cn/art/2016/4/12/art_126_885626.html


  • 党政管理机构
  • 纪检监察机构、群团组织
  • 教学机构
  • 教辅机构
  • 附属单位
地址:绍兴市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